梁漱溟先生讲孔孟(梁漱溟 著)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圣贤眼中的真正生活哲学
一部《论语》,中国人读了几千年。虽篇幅不大,语言亦不算艰涩,但是读起来并不容易。尽管自古以来,解释之作很多,但往往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难于抉择。梁漱溟先生将《论语》的精髓归纳为十四个态度.

一部《论语》,中国人读了几千年。虽篇幅不大,语言亦不算艰涩,但是读起来并不容易。尽管自古以来,解释之作很多,但往往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难于抉择。

梁漱溟先生将《论语》的精髓归纳为十四个态度,给了我们学习《论语》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,如果我们以这十四个态度为导向去重读《论语》,将其归类,那我们必将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与收获。

梁漱溟先生提出的十四个态度,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儒家思想。孔子的伟大,在于他为我们思考了几乎所有人生苦恼和问题,给了我们尽量恰当的答案。而孔子对生活的态度,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,给人温暖的力量,指导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!所以真心推荐给大家,希望更多的人能因此获益!

作 者 简 介

梁漱溟先生讲孔孟(梁漱溟 著)

梁漱溟

中国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国学大师、爱国民主人士,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,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”之称。

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,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,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。一生著述颇丰,存有《中国文化要义》、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》、《唯识述义》、《中国人》、《读书与做人》与《人心与人生》等。

试 读

以下内容为《梁漱溟先生讲孔孟》一书上部精华解读的部分内容,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解读内容。

以下内容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,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。

目 录

引言

一、前记

二、孔子的态度

正 文

引言

我们讲过有两本关于孔夫子的书了,一本是旅美大学者倪培民先生所著《孔子,人能弘道》,另一本是鲍鹏山先生讲的自己所著的《孔子如来》,今天这本则是被誉为“中国最后一位大儒”的梁漱溟先生,他的弟子根据先生的言论整理而成。我们有必要在每年的50本中,花三本书来讲孔子吗?

有!我们一位书友邓杰在《孔子,人能弘道》的留言中写到,他在十几年前曾和4岁不到的妹妹参拜孔庙,小丫头说了一句理解最到位的话:“孔子是天下最大最大的老师!”说得太棒了!儒学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本,孔孟精神是我们安身立命所在,所以弘扬儒家文化,我们读书会和会友们责无旁贷!

梁漱溟先生讲孔孟(梁漱溟 著)

孔子的学说思想集中于《论语》,区区5000余字,但年代久远,意蕴无穷,一个表达往往有多种解释,自己读来,即使是古文学素养深厚者,恐怕也不得要领。所以我们大家在翻开《论语》时,也常常觉得无处下嘴。

梁漱溟先生围绕《论语》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,将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:

仁、乐、讷言敏行、看自己、看当下、反宗教、毋意必固我,非功利、非刑罚、礼乐、孝弟、不迁怒不贰过、天命,逐一讲解,给人一耳目一新之感。

同时,还结合中国现时的思想及西方思想,谈了新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再审视、再理解。大家之笔,尽是神来之处,寥寥十万字把一个“儒”字解释得淋漓尽致,读来不禁为之拍案!

一、前记

在讲孔子的态度之前,梁漱溟先生先从命名、范围、取材、方法和孔家思想之来历五个方面来讲原因。

命名:

梁漱溟先生认为生活亦学问,我们不能离开生活而空谈学问,所以《孔学史》较妥当,但因在教室讲学,所以就用“孔家思想史”及“孔家哲学史”。

范围:

梁簌溟先生认为研究孔家思想者多如过江之鲫,只有见解独特的代表人物,可讲。其他的不另提。

取材:

中国书籍浩如烟海,关于孔家的也多不可胜数,然则多争议。如果我们要研究孔家思想,当然应选争论较少的书籍。而《论语》则是关于孔家思想争论较少的书。而且宋明之后,书籍大都可信,多可取材。

方法:

若要讲孔家思想,最重要的是要有极好的方法,就是要把观念或理论的东西用事实去验证出来。就像王阳明先生差不多完全是在生活上讲自己的观点,这样许多问题就能解决了,讲孔家思想也可以用这个方法。

孔家思想之来历:

关于孔子的思想有很多争论,以清代著名学者章实斋为代表一方认为孔子是述而不作的,他的思想来自“尧舜禹汤文武至周公而集大成”;以康有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孔子的思想从前无所根据,乃孔子独倡的。也许将二者结合起来更为合理。

 

梁漱溟先生讲孔孟(梁漱溟 著)

二、孔子的态度

根据前文提到的材料或方法,我们现在第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学问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《论语》有记载,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我们由此知道,从孔子幼年到老年,无论不惑、知天命等都是在说他的生活,他所谓的学问就是他的生活。如果我们彻底了解孔子的生活,那么就很容易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了。而有人把董仲舒等人发展而成的“三纲五常”认为是孔子的主张,并加以批判,实是荒谬!

翻开《论语》,看到孔子并没有讲许多理论,只是要别人去做事情。但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弟子去证实孔子的生活,也可以把《论语》零碎的东西,划归整体。这样我们可以找到孔子对待生活的十四个重要态度。掌握了这十四个态度,基本上也就学到了《论语》的精髓。

听书精读

风流去 (鲍鹏山 著)

2019-6-9 23:10:50

听书精读

联盟(里德·霍夫曼/本·卡斯诺查/克里斯·叶 著)

2019-6-10 14:16:55
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