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古至今,西方眼中的中国!
我们很难回到历史中,而中国的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,难以判断。本书是一本关于观测的书:七百年间,从西方人的眼看中国历史的变迁。看一看西方的那些中国历史亲历者是如何记载和评价中国的.
荐 语
我们很难回到历史中,而中国的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,难以判断。
本书是一本关于观测的书:七百年间,从西方人的眼看中国历史的变迁。看一看西方的那些中国历史亲历者是如何记载和评价中国的,有助于我们回到过去,即便只是为了更清晰地想象一下古代,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。
作 者 简 介
史景迁(Jonathan D. Spence)
史景迁,又名乔纳森·斯宾塞,历史学者,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。他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,以研究明清史见长。曾任2004年~2005年度美国历史学会会长,在西方汉学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试 读
以下内容为《大汗之国》一书精华解读的部分内容,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解读内容。
以下内容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,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。
目 录
引言:背景
一、马可·波罗的世界
二、比波罗更早的鲁不鲁乞
三、监狱中看到的中国
四、定居在中国的利玛窦
五、闵明我承认中国文明
六、正式的使团访问
七、古时候的欺诈行为
八、著名的马戛尔尼
九、特别诋毁中国的笛福
十、启蒙时代的大师们看中国
十一、西方女士眼中的中国
十二、马克·吐温描写的在美国的中国人
十三、布莱希特的激进中国形象
十四、埃德加·斯诺笔下的毛泽东
十五、派克描写的国民党军队
正 文
引言:背景
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,条件之一就是既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,又能够持续保有这种吸引力。中国就明显表现出这种能力,几世纪以来,中国的吸引力从未完全消失过。
在13世纪马可·波罗的笔下,当时是可汗统治着这个传说中的国度。而在哥伦布的心中,可汗一直是中国的统治者。这就是这本书取名《大汗之国》的原因。本书对中国的观测来自各种资料,包括外交官报告、诗歌、舞台剧、家书、哲学论文,甚至小说。涵盖从1253年到1985年超过700年的时间。
一、马可·波罗的世界
西方世界第一本讨论中国的书是马可·波罗的《寰宇记》,也叫做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。
这本书是1298年他在狱中或遭软禁时,向一位名叫前鲁斯梯谦的人口述而成的。主要回忆1275年~1292年间,马可·波罗住在中国并为忽必烈汗工作的经历。
但这本书有很多疑点。
首先,这本书有八十多种手稿,却没有原始手稿。
马可·波罗书中记载了他的父亲、叔叔和他帮助忽必烈攻克襄阳城(就是郭靖守的那座)的经历。襄阳城破于1273年,波罗在1274年前不可能到中国。
波罗似乎不认识任何中国人,从未提到茶叶或书法,没有评论过妇女缠足,或谈到长城。
不过他记录了以煤炭做燃料,还说了北京青楼区的规模和功能。
总之,书中的内容既荒谬又详实。
二、比波罗更早的鲁不鲁乞
最早在文献中记录中国的人是圣方济修会修士威廉.鲁不鲁乞。他受路易九世派遣,到蒙古都城哈拉和林说服蒙哥可汗参与基督教反伊斯兰教大业。
他是这样描述中国的:
契丹人口不多,他们讲话时鼻子重重地呼吸;众所周知,所有东方人眼睛都很小。无论做什么,他们的手都极巧,他们的医师善用草药,并能根据脉搏精密诊断。但是他们不采尿样,对于尿液一无所知。这是我亲眼所见,因为在哈拉和林就有这种人。他们还有惯例,父亲从事什么行业,儿子也必须继承衣钵。
三、监狱中看到的中国
随着1340年黑死病在欧洲蔓延,1368年蒙古王朝灭亡以及伊斯兰势力的兴起,欧洲与中国的交流被腰斩了。直到16世纪初期,葡萄牙人才再次来到中国。但因为一名船长辱骂并攻击中国官员,皇帝大怒,囚禁、流放,甚至处死了很多西方人。1553年,有个叫佩雷拉的军人兼商人重获自由,他写了份在中国的报告。语言不通,加上他生活很悲惨,没有太多高端生活的记录。
但对于中国的牢房,他记录得活灵活现:
打人的工具是竹条,由于中间裂开,竹子看起来平坦不尖锐。挨打的人匍匐着趴在地上,刑吏拿着竹条使劲地抽打他的大腿,即使旁观的人也会吓得浑身发抖。抽十下会造成大量出血,二十至三十下会血肉模糊,五十至六十下将需要长期疗养。如果是一百下的话,那就无药可救了。而这种重罚,往往施加在那些拿不出任何贿赂以买通监督行刑官吏的人身上。
尽管佩雷拉被中国法律惩罚,但他却大力赞扬中国的司法体系。
他这样记载:
在公开场合质询证人……由于听证大厅上挤满了人,想要聆听证人的说词,因此只有实话才能过关。……在这个国家,除了公开听证的过程,他们也非常敬畏他们的皇帝,而且摄于他的威严,绝不敢有不实之言。总之,这些人独特的司法审判,较之罗马人或任何其他人都要杰出。
其他让佩雷拉印象深刻的事情还有:
城市里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均有人悉心收集;用筷子吃东西;使用鸬鹚捕鱼;人多;爱传谣言;“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鸡奸,不仅下层社会很普遍,精英阶层也不罕见。”
四、定居在中国的利玛窦
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澳门,学会中文后1583年进入中国。他先后住在广东、南京,最后在北京,1610年殁于北京。
他在中国文化、语言、社会方面的造诣,西方人无出其右。
利玛窦发现,虽然名义上皇帝是统治者,实际事务却由文官系统掌控,加上复杂的风俗习惯所规范,社会和谐才得维持。
劳工大众各安其位,年轻人的婚姻都由父母安排,缠足习惯使得妇女安分地守在家中,年轻人必须花大量精力学习艰涩的中文,自然减少了放荡不羁的机会,饮酒时相当节制,宿醉根本闻所未闻。
利玛窦将GOD翻译为中国文化中的“上帝”,以便令中国人的祭祖和基督教联系起来。为了有所区别,后来又创造了一个新词“天主”。
利玛窦很少批评中国人,他认为科学曾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优势,只是没有充分加以发展。中国人“缺乏逻辑法则的概念”“对他们而言,伦理学只是一串箴言与推理。”利玛窦唯一严厉批评中国人之处,就是中国男人中太多人从事鸡奸行为。他曾在北京街上目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妓。